开栏语
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平安建设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如今,平安建设已经成为一张亮眼的“国家名片”。
在平安建设的征程中,三晋大地上始终澎湃着平安建设的强大动力——从塞北高原到河东大地,从吕梁山区到太行老区,从乡间田野到繁华都市,从党员干部到普通群众……处处都有平安建设的美丽身影,平安的底色越绘越浓。
从今天起,本报开设“唱响平安之歌、汇聚平安力量”专栏,展现我省各地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山西的生动实践和优秀典范,让“平安之花”更加绚烂,让平安成果惠及更多百姓。
近日,有居民通过网上信箱给上党区综治中心留言,称上党区韩店街道古韩中路(北拱—振东西街)空中线缆较为凌乱,建议将架空线网进行入地改造。
经上党区综治中心受理指派,联通、移动、电信等相关部门立即对该路段线缆进行捆扎整理。针对此事,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也迅速给出回复,“因该路段道路建设时未设计有弱电管沟,暂不具备线缆入地条件,待进行道路翻新改造时,会把弱电管沟一并纳入设计方案,届时即可进行架空线路入地改造。”
走进上党区综治中心,这里打造了全天候、一站式的基层治理体系,“三种探头”全面掌控风险隐患,“四步联动”提升治理能力,通过“大数据”畅通平安建设微治理。对于辖区居民来说,这里就是让他们踏实舒心的家。
“综治中心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联动的工作平台,将各种社会资源有效整合起来,让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发挥出来,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及时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上党区综治中心主任郭志红说,“目前,综治中心累计受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049件,回复率100%,满意度98%。”
有事找“中心”,大小有回应。在持续提升群众满意度、安全感的同时,上党区综治中心探索基层治理的经验也在全国叫响,2021年12月15日,平安中国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上党区综治中心荣获“平安中国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关键在于精准化发现问题。上党区综治中心强化预测预警,聚焦数据运用、问题排查,确保全区人、地、物、事底清数明、全面掌控。对于这一点,记者在采访时深有体会。
打开“民生上党”公众号,里面有一个“随手拍”的功能,写清楚事件名称、问题概述、详细位置,再拍一张照片上传,事情便可以及时反映到区综治中心平台,区综治中心再将问题反馈到有关单位进行处理,高效又便捷,而这只是上党区综治中心收集问题的渠道之一。在上党区综治中心,还可以通过热线电话、全科网格App、综治信息、微信公众号等“六大方式”受理各类事项。2021年,该中心共受理矛盾纠纷49件,社会治安42件,安全隐患581件,民生诉求1874件,政务服务225件,其他问题240件,畅通了群众“呼”的渠道。
用技术手段来排查问题,高效便捷,但是兜底覆盖,还得靠网格员,这样便可确保不遗漏一处问题。上党区综治中心将全区农村划分为660个普通网格、主城区划分为61个专职网格、企事业单位划分为209个专属网格,共配置网格员930名,覆盖全区32万人口。网格员全部下沉街头巷尾,通过“敲门”行动、街面巡查等方式,利用手机App及综治信息平台,将辖区基础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收集等工作全部有效结合起来,做到高效滚动排查、数据动态更新。
“我们还将公安交警等2000余路视频监控接入综治系统,对重点路段等全天候线上巡查,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郭志红说。
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根本在于精细化解决问题。上党区科学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采用“四步联动”提升治理能力,全力做到矛盾不上交。
联动职能单位。区综治中心与公安、住建等61个职能部门签订《确权责任书》,采用信息采集、立案受理等“六步闭环”模式,指派督促确权部门解决问题,提升政府“应”的能力。
联动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综治中心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作用,组建19支专职队伍下沉基层参与治理,今年开展各类活动58次,如心理服务指导团队开展“六进”活动,服务居民2000余人次,开展个体心理辅导150余人次,有效化解了倾向性、苗头性风险隐患。
联动矛调机构。横向建立了人民、行政、司法三大调解中心,纵向建立了区、乡、村三级矛盾纠纷排查调解体系,网格员兼任行政村调委会主任,与乡镇专职调解员共同构建起平安建设的第一道防线。去年共受理矛盾纠纷1577件,成功调解1574件,调处率99.8%。
联动多方共治。建立健全乡镇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联合派出所、综合执法等执法部门,对辖区内宾馆、网吧、KTV、出租房及“九小”场所不定期进行监督巡查,着力抓好重点区域管控,形成基层社会治理整体合力。
本报记者杨瑾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356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3137号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软著登字第9248231号 商标注册证:第4786761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0237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22]0615-23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2195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网络110报警服务|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总机:400-102-9008转3|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02-9008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