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颠覆传统 “不点”主火炬
发表时间:2022-02-05 09:16:40来源:新华社

【一起向未来】颠覆传统 “不点”主火炬

——详解北京冬奥会开幕式

开幕式上的“雪花”环节。

焰火表演

开幕式上演绎‘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新格言。

极具诗意的倒计时设计、晶莹剔透的“冰雪五环”、浪漫唯美的雪花火炬台、璀璨夺目的数字光影、独具创意的环保点火,绘就恢宏壮美的视听盛宴……2月4日晚,举世瞩目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成功举行。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等主创团队成员接受新华社记者独家专访,详解开幕式创意理念、数字科技、火种点燃等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从“我”到“我们” 最大伏笔是雪花

张艺谋介绍说,本次开幕式从设计之初就确定,不再过多呈现中国5000年的历史和文化,因为2008年奥运会已经充分展示了自己,而这次希望从展示“我”变为展示“我们”,展现“一起向未来”这样人类共同的情感,描绘今天的新时代。

【“一朵雪花”展现“一起向未来”】

“有人问我开幕式最大伏笔是什么,我回答‘是一朵雪花的故事’。”他举例说,最开始观众得到的礼包、倒计时短片、参赛国家和地区引导牌、演员服装、部分表演的背景、主火炬,都有“一朵雪花”贯穿始终。

张艺谋用了一中一西两句话形容——李白的诗“燕山雪花大如席”和西方俗语“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是相同的”。“这是我们精心设计的一种贯穿,每一朵雪花、每一个国家和地区汇聚在北京,就会成为一朵最璀璨的雪花。”

从“大火”变“微火” 为何“不点”主火炬

【点火的颠覆性设计前所未有】

“这次开幕式最大的创新是点火方式和火炬台设计,可谓百年奥运史上前所未有:将熊熊燃烧的奥运之火,幻化成雪花般圣洁、灵动的小火苗,这一创意来自低碳环保理念。”张艺谋介绍,“这种改变是颠覆性的。最终,这一方案获得国际奥委会支持,说明无论火焰大小,只要点燃大家的心中之火,就是最璀璨的圣火!”

此前,历届开幕式的点火方式都是在如何“点”上做文章,而此次,最大的变化就是“不点”,把最后一棒火炬直接放在主火炬台上。“大家的第一反应一定非常意外,相信这种点火方式能很好地普及低碳环保理念。”张艺谋说。

“我和我的祖国” 开幕式最大的行为艺术

“整场开幕式由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群众、志愿者和运动员共同完成,共约3000人参与。”张艺谋说。

【国旗手手相传】

开幕式上传递国旗的人,包括中国各行各业的代表和56个民族的代表。他们用手手相传的方式,表达人民和国旗之间的情感和关系。

【致敬世界人民】

在致敬人民的环节,来自世界各地的76名年轻人,同向同行、并肩向前,展现全世界休戚与共、共克疫情的画卷。“这是向全世界人民致敬,舞台两边的中国结象征着团结,而他们走过舞台后,又幻化为‘一起向未来’的冬奥口号。”张艺谋说。

【山区孩子演唱奥林匹克会歌】

奥林匹克会旗入场后,来自河北阜平山区的孩子们用希腊语演唱奥林匹克会歌,飘荡全场。张艺谋说:“阜平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曾经贫困的山区如今旧貌换新颜,孩子们也戴上‘虎头帽’,站上奥林匹克大舞台,用质朴歌声诠释‘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运理念。”

【萌娃上冰雪,未来的冠军】

开幕式上,萌娃们在冰雪上大胆尝试、快乐玩耍的视频短片极具感染力。开幕式外拍短片组负责人李志伟说,“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要从娃娃抓起,冠军将在萌娃中诞生,所以这部短片片名就叫‘未来的冠军’。”

“中式美学”诗情画意 “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展现文化自信

张艺谋说,本届冬奥会开幕式不再着重展现声势浩大、人海战术的节目,而是通过多个创意亮点展现传统中式浪漫和美学。

【二十四节气倒计时】

“开幕式当日恰逢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这是完美巧合,寓意万物生长、新的开始。”谈及创意来源,张艺谋说,二十四节气凝聚着中国人观察自然的古老智慧,蕴含中国人的生命观、价值观和宇宙观。对于二十四节气能否为外国观众所理解,张艺谋坦言,他也曾有忐忑。“艺术是共通的,要坚持文化自信,相信外国观众能够感受到我们想传递的唯美意向。”

【“立春”呈现“天人合一”】

冬去春来。倒计时短片结束时,一段以“立春”为主题的表演璀璨登场,数百名演员手持发光杆营造光影互动的美感,寓意春天的花朵在纯净的地屏“冰面”上绽放。开幕式视效总监王志鸥介绍,该节末尾,一朵蒲公英缓缓飘扬在场中,场地一侧的儿童轻轻一吹,种子随风飘散,逐渐升空,幻化成璀璨焰火,实现了由“地”到“人”再到“天”的观念延续。

【“冰雕中式门窗”开门迎客】

“约50分钟的奥运会入场式环节必不可少。如果没有巧思,观众势必感到冗长乏味。”王志鸥介绍,为此视效团队在竖屏的“中国门”和地屏上运动员的行进路线上特别设计冰雕中式门窗纹样,寓意开门迎客,地屏窗外则轮播中国一年四季的大好河山。

奥运史上最大光影“冰面” 呈现全新视觉盛宴

【奥运史上最大“冰面”】

整场开幕式中,表演者的舞台是一块巨型光影地屏,营造出超大“冰面”的视效,每一秒地屏画面都在根据节目的调整而变化,或空灵或浪漫,呈现独特美学。“2008年奥运会,我曾想用这种方式,但当时的技术尚不成熟。”王志鸥说,“如今这块地屏成为奥运史上最大的‘冰面’,也是开幕式最大亮点之一,展现出中国科技和演艺技术的迅猛发展。”

【“冰雪五环”设计400多版】

在“冰雪五环”展示环节,一滴墨从天而降,逐渐幻化为黄河之水,滔滔不绝,在场地上奔流。“山水画”与“黄河水”的观念相结合,展现了一幅兼具传统美学与现代科技的图景。回忆该环节设计过程,王志鸥感叹“太曲折、太艰难”。“团队对该环节的动态演绎制作80余版,设计效果图400多版,完成动态视效内容3000多秒。这是数字科技对中国传统水墨风格的解构与重塑。”

冬奥焰火 “双线五环”寓意“双奥之城”

【焰火用量仅为北京夏奥会10%】

“开幕式焰火表演秉持简约理念,时长总计仅约3分钟。环保弹药虽只有1800发,用量仅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10%,但更需精益求精。”开幕式视觉艺术总设计蔡国强介绍,这次使用的特效烟花均是高科技环保微烟化焰火,力求环保、安全。

【双线立式五环寓意“双奥之城”】

“与2008年单线卧式五环不同的是,本次开幕式闪耀的是双线立式五环,有‘双奥之城’之意,颜色更好看,造型也更饱满。”蔡国强说。

本版文图均据新华社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