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在资本市场的波动之下,理财产品市场也受到影响,理财产品收益出现较大净值波动,并不断出现“破净”(即累计单位净值跌至1元以下)的情形,且产品总体发行量骤减,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市面上悄然重现的一些外币理财产品,也预示着理财产品市场的新变局。
A 理财收益持续“破净”
今年以来,股债市场持续震荡,银行理财产品“破净”的比例不断提升,甚至在一季度迎来“破净潮”。
山西晚报记者了解到,自今年1月起,银行理财的“破净”比例逐月攀升,并在3月达到高点,一季度,市场上两千余只银行理财产品跌破净值,进入4月比例有所回调。相关数据显示,截至上周五,市场上共有1682只银行理财产品最新单位净值小于1,“破净”产品数量虽明显减少,但仍保持较高的“破净”水平。目前,中低风险产品的表现仍然稳健,净值大幅波动主要集中在中高风险产品。一时间,不少投资者将自有资金转出,转而投向银行存款等风险等级更低的产品。
在业内人士看来,银行理财产品频频“破净”,源于“资管新规”实施以来理财产品的净值化转型。改变了投资者对银行理财“保本”的一贯认知,投资者的投资风险意识或得到进一步提升。
早在2018年4月,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即“资管新规”),这一新规要求,出于防范金融风险、规范市场发展考量,银行理财开始向净值化转型,严格按照市场现行价格来确定资产价值。而净值化转型意味着理财产品和市场波动的相关性增强,理财产品净值化变化对市场波动的敏感性越来越高。
据山西晚报记者了解,作为实现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目标的重要手段,采用市值法估值是大势所趋。市值法不仅考虑了理财产品投资于债券类资产时的票面利率,还考虑了因市场表现变化造成的底层资产价值波动,并让这些波动清晰地反映在理财产品的净值上。通俗来讲,若使用的是市值法,假设因市场变动,95元购入的债券目前的市值只有93元,那即使债券到期时依然能拿到100元,但现在却会出现2元的波动。
随着2022年开年,“资管新规”正式落地实施,叠加多重影响,因而大量银行理财产品跌破净值,让不少投资者“浮亏”。
国信证券相关人士分析,“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银行理财逐步回归本源,进入全面净值化时代,部分理财产品也出现“破净”现象,净值化时代净值波动常态化。而近期因为理财产品破净,包括基金收益不理想导致投资者转投定期存款也确实存在。
中银理财相关负责人则表示,“资管新规”后,大部分产品必须采用市值法进行估值,净值需及时、真实地反映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因而,产品净值波动看起来变得更大了。但短期账面的浮亏并不意味着产品最终会亏损,应理性看待产品的短期净值波动,聚焦长期视角。
B 银行理财发行“瘦身”
事实上,在“破净”背景下,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量也在明显减少。
4月26日,山西晚报记者查询中国理财网发现,截至当日,市面上存续的银行理财产品共31298只。而截至2021年底,存续银行理财产品3.63万只,相较之下,存续产品减少了近5000只产品,减少幅度超过10%。
来自普益标准的最新监测数据则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共新发了9093款银行理财产品,产品发行量环比减少2198款,其中净值型产品新发8600款,占比达94.58%。从产品类型来看,固定收益类产品仍是主力,占比达94.19%,其封闭式净值型产品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4.18%,环比下跌0.01个百分点。数据显示,第一季度新发封闭式净值型理财产品中,城商行(包括其理财子公司)发行数量最多。从产品类型来看,固收类产品数量最多。在业绩比较基准方面,各类银行(包括其理财子公司)中股份制银行的平均水平较高,达4.83%;各类型产品中混合类产品的平均水平较高,达5.20%。而开放式净值型理财产品中,第一季度在售产品环比减少240款,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3.91%,环比下跌0.09个百分点,其中,股份制银行(包括其理财子公司)在售产品数量最多。在业绩比较基准方面,股份制银行(包括其理财子公司)的整体水平相对较高,达到4.04%。
据省城一位国有商业银行人士分析,市场上存续的理财产品之所以出现显著减少,主要是因为去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最后一年,银行于去年底集中清理关闭了一批保本老产品,部分尚未完全实现净值化转型的公司,也争取在今年上半年集中清理余下的产品,加速关闭老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的理财产品数量已经较上年小幅下降,下降趋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此外,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在2021年末存续产品数量为20153只,而截至2022年4月21日下降至18487只,减少了1666只,超过全市场产品减少总数的三分之一。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动荡造成的发行端减速。净值化转型加上今年以来A股市场震荡走弱,许多产品净值“破净”,投资者难以接受“买入就亏”的状况,眼睁睁看着“固收+”变成“固收-”,银行也只能被动调整发行策略,等待好时机再发行新产品。
除了关闭老产品和资本市场波动带来的发行量下降,也有一些银行主动策略调整的因素,如季节性因素,一季度各行存款压力比较大,理财产品销售的节奏一般会调整慢一些,往年也是如此;另外,净值化改造提升了理财产品复杂度,减少发行数量增加单只产品规模可能是一个市场策略。
在业内人士看来,长期看,居民财富迁徙仍是大趋势,居民资金从房地产进入净值型资管产品,能承接万亿级别的资管子行业主要是银行理财和公募基金,所以对理财业务发展的中长期趋势不要悲观。
C 外币理财借势布局
进入4月,美元指数出现一波明显的上涨行情,近日更是一举突破100关口。借着美元资产走俏的行情,投资者对美元资产兴趣有所增加,外币理财也再度进入人们的投资视野。
山西晚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市面上多家理财公司正在出售相关产品,比如,中银理财在售的美元乐享天天进阶版理财产品、招银理财在售的美元天添金理财产品,以及兴银理财在售的万汇通净值型理财产品等。不过,从产品的业绩表现看,美元理财业绩比较基准利率或年化收益率并不高。
据兴业银行相关人士分析,近期,美元资产在投资市场走俏,主要是美联储加息意图已被市场消化,美元进入走强周期,美元资产吸引力增强。而影响美元理财产品收益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是美元利率的大幅上行,其二是由于理财产品从原来银行主体变成非法人产品,使用对冲工具的难度较大,尤其是在进行美元资产或者对冲工具的投资时,线上的诸多交易场所是受限的,当与交易对手直接交易时,交易对手对产品的授信可能会影响投资效率。
不过,在外币理财产品设计时,投资收益风险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业内人士也提醒,投资收益风险与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配置、币种所属国家的经济环境、投资策略选择、是否结构化安排息息相关,投资收益风险也由利率、汇率、流动性等风险造成。在利率风险方面,外国的货币政策调整使利率变动,带来利率风险,并影响外币强弱变化,进而影响外币理财产品的价值,需要在产品设计时考虑外国经济环境和利率走向是否利好;汇率风险方面,其中相对于固收类外币理财产品,与外汇汇率挂钩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收益更高、汇率风险更大,且结构性设计越复杂,汇率风险越大;流动性风险方面,部分外币理财产品设计为长久期的封闭式或定开式,流动性较低,最低持有期越长,则流动性风险越高。比如,投资美元资产就面临着美元指数冲高回落风险、美股在美联储快速加息影响下估值回调风险,以及美债长端收益率在短期快速走高后,随着美国经济增长预期回落,收益率可能在下半年回落的风险。因此,投资外币资产需要对全球货币政策走势、美国经济复苏、通胀走势、资本市场波动等情况有更加深入和前瞻性的研判,以便可以及时做好资产配置调整。
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如果持有外币资产不是出于实际需要,如用于贸易支付、偿还债务、留学旅游等,而仅仅出于投资需求,性价比其实并不高。尤其是人民币汇率目前表现稳定,即使美元继续升值,转换成本币的收益率也并不高。
记者 张珍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356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3137号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软著登字第9248231号 商标注册证:第4786761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0237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22]0615-23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2195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网络110报警服务|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总机:400-102-9008转3|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02-9008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