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市区一景(资料图片)。
这是让吕梁人倍感振奋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吕梁市地区生产总值1084亿元,同比增长7.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2%)2.2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全省第一。
今年以来,英雄的吕梁人民直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脱贫攻坚接续乡村振兴、经济转型、新冠疫情的重重考验,艰苦奋斗,顾全大局,自强不息,创新创造,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防疫情、稳经济、保安全措施,成功实现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突破。
广种良田保证粮食稳产增产
农业仍然是国计民生的基础和命脉。
吕梁是农业大市,今年已完成粮食播种面积502.6万亩,超过计划6.7万亩。春耕伊始,该市就疫情防控、足额储备农资等工作,常态化开展气象、水文、气候信息预警和农情调度,市党政一把手亲自逐日调度播种进度,保证了不误时不荒地。新建25.16万亩高标准农田,复垦改造撂荒地、盐碱地20万亩,实施新型抗旱保水缓释配方肥试点7万亩,显著提升了耕地质量和作物产量。
同时,吕梁还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农业保险全覆盖政策,出台实施方案,市县补贴保费年底覆盖率实现70%以上,为全年和今后粮食产量平稳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市场主体倍增工程跑出“加速度”
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根基和动力所在。
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部署。吕梁市高度重视,在全省率先出台行动方案,提出了41项具体举措,实现了市场主体总数较年初净增15%以上。
近期,该市又出台了支持十大平台建设、培育发展市场主体10条措施,统筹省、市、县三级资金1.5亿元,对建设城市“烟火气”、双创平台、楼宇经济、农村电商小镇、链长制、开发区、数字产业、农业龙头企业、特色产业镇、文旅康养集聚区等“十大平台”进行奖励,激励各县(市、区)及各部门主动作为,为市场主体厚植发育沃土。
“吕梁担当”迎来全新“煤炭黄金期”
煤焦产业一直被吕梁市视为依托资源发展的立市之本。
吕梁是煤炭大市、资源大市。今年以来,该市坚决扛起煤炭增产保供的重大政治使命,围绕全年原煤产量1.63亿吨的目标任务,将煤炭产量任务分解至各县(市、区),落实“日汇总、周报告、月通报”制度,进一步压实属地责任,在完成使命中迎来了自己全新的“煤炭黄金期”。
该市上报今年的产能核增煤矿26座,拟增产能1110万吨/年。目前,已有20座煤矿取得批复,增加产能870万吨/年,剩余6座煤矿正在办理相关手续。
据悉,通过加快智慧矿山建设,重点推进10处综采工作面、46处掘进工作面智能化建设,该市将释放先进产能1000万吨,煤炭产业的链条将会越来越长,环境代价越来越小,产品附加值越来越大。
产业链式增长实现新突破
产业链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今年以来,吕梁市根据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十大产业链建设要求及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积极谋划重点产业链建设工作,重点推进氢能、白酒、新能源汽车、光伏产业、特钢材料、高端装备制造、铝镁精深加工、现代煤化工、现代医药、风电装备、第三代半导体、合成生物等12条产业链。在每条产业链确定1-2户“链主”“链核”企业,以商招商、以企引企,引进配套企业入驻,实现“一企带一链、一链成一片”的链式集群发展,同时遴选2-5个重点建设项目,建立完善重点产业链项目库,做好项目动态监测和跟踪服务。重点推进100个转型技改项目建设,前期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达效。预计全年有40个左右的技改项目投产达效,将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该市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吕梁精神”之光又一次照亮了新时代的征程。吕梁人民直面前进中的重重风险考验,在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路上守正创新,笃行不怠,不断蹚出产业优、质量高、效益好、可持续的发展新路。
记者李全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356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3137号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软著登字第9248231号 商标注册证:第4786761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0237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22]0615-23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2195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网络110报警服务|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总机:400-102-9008转3|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02-9008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