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沿口村组织党员开展活动(资料图片)。
在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繁峙县砂河镇西沿口村党支部按照上级组织部门和《关于村级管理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的文件精神,积极探索村级管理规范化建设的新路径,在帮扶单位太重集团驻村干部的协助下,将智能化管理网格服务作为突破口,利用企业微信搭建数据管理平台,探索出“三个一”工作法,构建起“网格员吹哨、党支部研判、村委会派单、村群众监督”的社会基层治理新格局。
该村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2020年被繁峙县评为“县级文明村”。
画好“一张图”,明确目标
该村将林田路井、河流沟壑、矿产资源等信息全部上图,对人口信息、住房信息、林田路井信息、荒山荒坡信息、河流沟壑信息等全部进行数字统计,制作成数据表格,为智能化管理做好信息基础工作。
细化“一张网”,压实责任
该村坚持“划小划细、无缝覆盖”原则,设置网格4个,网格小组17个,专属网格2个。网格长由村“两委”干部担任,网格小组的网格员由村党员骨干、离退休干部、村民代表、有责任心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担任,共计23名。每个网格内包括至少3名党员,建立“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网格体系,为智能化管理做好组织基础工作。
搭好“一个台”,提升效率
该村利用企业微信搭建数据管理平台,包含“政民沟通、巡查上报、居民上报、内部管理”等模块,政民沟通模块为村民和村“两委”干部之间沟通提供了有效途径,巡查上报模块有助于村委工作的一键化安排部署和后续对工作的指导和督促,居民上报模块实现了村民自主信息的主动上报,内部管理模块实现了公益岗的考勤,以及对公益岗的工作督导。
该村在新冠疫情的防控工作中,借助数据管理平台居民上报功能,实现了返乡人员的无接触管理,保证了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序开展;运用企业微信数据管理平台开展危房排查工作,仅半天时间就完成了排查、汇总、分析、上报工作,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夯实治理基础,成效显著
组织设置规范化。该村在规范化组织设置时,将工作责任明确,形成了有岗必有责,有责必有考核,有责必有监督的组织工作体系。通过村党支部、村委会、村监督委员会的村级组织架构,设置科学合理,党建工作、村务工作和监督督查工作明显加强,并于2021年11月顺利完成“两委”换届。
阵地建设标准化。全村党员共39名,村两委干部共7人;省派(太重集团)驻村工作队3人于2021年5月开始驻村。村党支部2019年至2021年被中共繁峙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2020年被繁峙县授予县级文明村、市级示范村。按照“5个方面、34有”的要求,2022年计划扩建占地1000平方米的村级活动服务场所,为党员活动、文化活动、图书阅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提供场所,规范开展党建、村务等活动。
工作制度体系化。制度机制是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坚实保障,该村党支部健全完善村级各项管理工作制度,形成了所有工作有章可循,用制度规范组织工作,用制度规范党员群众行为。同时,依托太重集团驻村干部建立了企业微信网格管理平台,提升了工作效率,化解了基层矛盾,保障了群众群益,在繁峙县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观摩中受到表扬。
组织活动常态化。村党支部常态化组织主题党日活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活动;每月定期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活动,向群众宣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开展志愿活动为群众办好事,通过形式多样文体活动凝聚人心、推动发展。
档案管理精细化。村“两委”十分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形成了“领导抓、专人管”的工作模式,使档案管理在硬件上有了保障;借鉴企业档案管理经验和5S模式,规范纸质档案收集、分类、装订、归类、存档规范管理,推进电子化档案备份建设,确保村级档案完整全面、管理有序、查阅方便,不断提高档案精细化管理水平。
该行通过给基层治理插上“智能化”翅膀,实现工作数据化、数据表格化、表格图表化,最终实现管理上软标准硬化,硬指标量化,提升了基层治理“精细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下一步,西沿口村党支部将全面加强村级规范化建设,以抓党建引领推动各项工作,奋力开创乡村振兴新篇章。
刘建庭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356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3137号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软著登字第9248231号 商标注册证:第4786761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0237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22]0615-23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2195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网络110报警服务|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总机:400-102-9008转3|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02-9008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