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 > 正文
阳泉:红色领航砥砺奋进 聚力扬帆再谱新章
发表时间:2022-08-17 15:56:53来源:山西晚报

中共创建第一城旧址。

“阳泉记忆·1947”工业文化红色教育综合体。

“百团大战”主战场之一——狮脑山风景。孙强 摄

文创产品:书签里的红色山城。

晋冀要冲、雄踞太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这里是阳泉。75年前,这座古时被称为“漾泉”的小镇浴火重生,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建的第一座人民城市——阳泉。从此,阳泉这座新兴的工业城市,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融入了民族复兴的滚滚洪流。建城75年来,阳泉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砥砺奋进,攻坚克难,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书写了华彩绚丽的新篇章。

2021年以来,阳泉市深入挖掘“中共创建第一城”内涵特质,充分利用阳泉作为太行革命老区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以及工矿文化的资源优势,弘扬红色革命传统、继承红色奋斗精神、擦亮红色基因底色、锻造红色人文精神,以“红色领航”战略赋能,引领“中共创建第一城”再铸辉煌。

厚植革命基因的“阳泉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省委书记林武调研阳泉时强调:“阳泉作为我们党亲手创建的第一座人民城市,要让红色基因永远沉淀在骨子里、流淌在血液中。”几十年来,阳泉丰厚的红色资源已成为阳泉人弘扬红色文化、坚定理想信念的力量源泉。

1947年5月4日,中共晋察冀中央局、晋察冀边区政府从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全局出发,决定将阳泉及平潭垴、平潭街、小阳泉3个村由平定县划出,独立设市,正式组建中共阳泉市委员会和阳泉市人民政府。阳泉,这个由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建的第一座人民城市,打开了历史新的一页。

为支援解放战争,1946年6月至1947年10月,阳泉先后送出上万名青壮年参军,成为兵员补充的重要基地;数万民众组成担架队、运输队,为前线部队运送伤员、粮食、被服等物资,同时把盛产的煤、铁、手榴弹、地雷等物品,源源不断通过石太线等运往解放区,成为物资供应的保障基地。

1947年建市到新中国成立,经过两年多的创业和建设,阳泉建立了革命新秩序,维护了社会稳定,各项事业取得了蓬勃发展,极大地鼓舞了阳泉人民医治战争创伤,纷纷投入到建设新阳泉的伟大实践中,同时为解放后的中国共产党接管、建设、管理其他城市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为实现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入城市提供了试点样本,为全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凸显出了深厚的“红色底蕴”。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阳泉从娘子关下的一个小镇到“中共创建第一城”,成为中国共产党人“进京赶考”的第一份“城市答卷”。

7月16日,市民梁悅走进阳泉市城区桥北街保晋巷内。这里两排砖木结构的瓦房,曾是阳泉建市初期市委市政府机关驻地。斗转星移,这处旧址如今已成为“中共创建第一城”阳泉市的珍贵物证。

为了弘扬“中共创建第一城”这一红色形象,阳泉市对市委市政府旧址进行修缮,“中共创建第一城旧址”以真实的原貌和详实的史料阐释了阳泉建市的历史渊源和重大意义。如今,阳泉市委市政府旧址已成为当地最具代表性的“红色地标”,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追寻初心的地方。

“作为一名阳泉人,我今天来瞻仰革命旧址,寻找先辈们艰苦卓绝奋斗历史的印记,从历史印记中追忆峥嵘岁月。在这灰墙青瓦的建筑中重温党的历史,感悟初心使命。看着展室里的图片和实物,我深深为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奋斗精神所感染和折服。阳泉是一座红色的城市、英雄的城市。我们党在阳泉的浴血奋战史、艰苦奋斗史,是我们阳泉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梁悅说。

可以说,“红色领航”战略就是几十年来阳泉人民艰苦奋斗的真实写照,是共产党人攻坚克难取得革命胜利的历史印迹。

红色领航战略的“泉”印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资源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贵资源,保护是首要任务。”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科学态度,积极推动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让红色资源活起来,让红色文化传下去。阳泉,在这个答卷上书写了一份鲜亮的成绩单。

在2021年9月召开的阳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阳泉市从战略层面提出了“实施红色领航战略,铸就文化特质鲜明的新高地”的目标,旗帜鲜明地把“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用好红色资源,发展红色产业,助推阳泉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提上了议事日程。

谋定而后动。为了把红色领航战略落实好,阳泉市委成立了“红色领航战略工作专班”,出台《阳泉市实施红色领航战略行动方案》,制定2022年作战图,科学规划红色领航战略的行动方案,力争把阳泉打造成全国一流的党性教育培训基地、北方红色研学游重要目的地、太行精神(百团大战)具体呈现地、山西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示范地、阳泉综合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振兴乡村实践地。

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坚持红色领航,就是要提升人民群众对红色文化的参与度和获得感。近段时间以来,“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逐渐成为市民打卡的“网红”场所,这个工业文化红色教育综合体,就是阳泉市实施红色领航战略行动方案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前身为阳泉市水泵厂。2020年8月,阳泉市委、市政府决定将老旧工业厂房改造升级,筹建“阳泉记忆· 1947”文化园。文化园占地面积9.66万平方米,建设规模为6.8万平方米。主要依托工业遗产资源,利用旧厂房进行改建,建设主题记忆馆、城市书房、工人大礼堂等,巧妙地将工业文化与现代科技、时尚元素有机结合在一起,打造阳泉的一张新名片。

讲好创城历史、工业振兴等红色奋斗故事,突出展示阳泉人民艰苦创城、自强不息的精神面貌,“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将厚重的中国近代工业文化和阳泉产业工人的斗争精神、奋斗精神挖掘出来,以此寓红于教,将其打造成当地革命教育的红色学校、党性锤炼的红色熔炉、对外交流的红色窗口。有内涵、有特色、有教育意义,文化园以其独特的定位吸引了不少本地群众和省内外游客参观体验。在休闲游乐活动中,游客可以轻松地感悟阳泉创城历史和红色文化的熏陶,激励着许许多多慕名而来的参观者,荡涤心灵、提振精神。

除此之外,阳泉市还将建设一条红色主题教育大道,把沿线的“三大红色教育综合体”(阳泉革命传统教育学院红色教育综合体、百团大战伟大抗战精神红色教育综合体、“阳泉记忆· 1947”工业文化红色教育综合体)和众多红色资源、红色景点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并以此为载体组织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学生开展各类红色教育、红色研学、红色文旅活动,把红色资源充分保护利用起来,打造成阳泉市红色教育得天独厚的鲜活教材、生动课堂和靓丽名片,在红色体验中赓续红色伟力。

把好“泉”航向行稳致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望过往历程,眺望前方征途,我们必须始终赓续红色血脉,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指引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历史经验和实践创造启迪智慧、砥砺品格,继往开来,开拓前进。”省委书记林武调研阳泉时强调:“事业成败,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因此,实施红色领航战略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只有把好红色“泉”航向,才能行稳致远。

回首向来风雨路,初心如磐谱华章。作为我们党创建的第一座人民城市,阳泉让红色基因永远沉淀在骨子里、流淌在血液中。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阳泉更要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

成就来自和衷共济,发展源于勠力同心。为了赓续红色血脉,阳泉干部群众牢牢把握红色主旋律,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本职、担当奉献,推动红色文化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推动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之中,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近一年来,围绕阳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14510”总体思路和部署,阳泉不仅出台了全省首部以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为主题的地方性法规《阳泉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条例》,还制定了《阳泉市实施红色领航战略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通过深入挖掘阳泉的红色资源,做实做好阳泉的红色文章,擦亮阳泉的红色品牌,把红色文化融入到城市的发展基因里,镌刻在阳泉人民的信念里,从而激发出澎湃的内生动力。今天的阳泉,正在高举红色旗帜,勇担历史使命,千帆竞发、奋勇争先,在着力擦亮“中共创建第一城”金字招牌的同时,奋力谱写阳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阳泉市委组织部负责人在谈起红色领航战略时表示:“我们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一定要把红色作为每个阳泉奋斗者的底色,强化红色堡垒、锻造红色尖兵,引领阳泉在改革开放事业中锻长板强优势,补短板蓄后势。阳泉将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大力弘扬红色文化精神,以红色强基础促建设,推进城乡共建共治,带动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全面发展!”

在“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有这样一句话:“感谢在这里,我们与自己、与时代相遇。愿我们心中的城市,在这里留存得更为清晰、丰盈、久远,于代际传递中,成为永远的记忆书签。”犹如那一抹红色,伴随着山城阳泉,勇往无前!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