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优不优,积分来说话”。今年以来,为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县关于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的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高党员队伍建设质量,激励广大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王禹乡精耕细作、探索推行党员积分制管理新模式,根据市委、县委组织部有关文件要求,制定了《王禹乡农村党员积分制管理办法》,做到了“三个精准”,凝聚起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和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受到了党员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精准分类,规范管理激活力
针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实际情况,根据党员年龄、职务、身体状况和工作特点,将全县在册农村党员划分为四类。坚持有利于全面覆盖、分类指导,发挥作用的原则,按照设岗定责、在村无职、流动在外、关怀帮助四类进行分类管理积分。截至目前,全乡共有设岗定责党员93人,在村无职党员232人,流动在外党员58人,关怀帮助党员21人。同时,强化日常教育管理,提升党员发展及教育管理水平,促进党员教育管理标准化,使党员成了“主角”,党组织有了“标尺”,组织生活有了“准则”。
二、精准积分,细化条目明标尺
党员积分制管理好不好,关键就在积分标准是否结合实际,是否能使党员争先有标、行为有尺、考核有据。王禹乡农村党员积分制积极改变“一张表评到底”的常规做法,探索“一类别一重点”的评定标准,切实提升农村党员评议的针对性,以“简便、易行、高效”为原则,日常为基础、量化为依据,使农村党员的责任和义务进一步明细化,解决了评价内容不具体,凭直观感受多、具体依据少,谈成绩缺乏支撑、切不准要害等问题,增强了党员管理的可操作性。通过建立党员积分制管理台账,将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充分融入,把党员参加学习教育、上缴党费、履行义务、服务群众及发挥模范作用等情况详细记录。各支部以一个月为一个积分周期,根据政治信念、设岗定责、发挥作用、遵纪守法、道德品行等不同类别指标进行积分,每月25日在主题党日活动时进行一次清算,每季度末党员大会通报季度积分,党务公开栏公示月积分和季积分情况。
三、精准关爱,奖优罚劣重运用
党员积分制管理结果只有在运用中才发挥作用、体现价值。王禹乡组织12个党支部成立“党员关爱之家”,按照“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导向,根据党员积分情况,将其划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评定为“优秀”的,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接受党内外表彰奖励,优先推荐提拔担任党内职务或“两代表一委员”,并给予适当的书籍、学习用品等奖励。评定为“合格”的,由所在党组织给予鼓励引导,加强教育培训,强化党性意识,提升素质能力。评定为“基本合格”的,由所在党组织通过谈心谈话、结对帮扶等方式,加强教育引导,做好帮教转化工作。评定为“不合格”的,由党组织按照处置不合格党员有关规定给予限期改正、劝退、除名等组织处置;涉嫌违纪违法的,及时移交纪检监察机关或司法机关处理。通过对积分结果的运用,切实提高了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积极性,进一步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积分制管理开展以来,全乡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一是日常管理强化。党员积分制度管理提升了党员发展及教育管理水平,促进党员教育管理标准化,目前全乡共404名农村党员参与积分制管理,其中设岗定责93名、在村无职232名、流动在外58名、关怀帮助21名,7月份考核在90分以上的有331名,占比82%。二是结果运用明显。党员积分制度管理,促使党员肩上有责、争先有标、行为有尺、考核有据,实现了“小积分”管好“大队伍”,在农村党员之间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三是作用发挥突出。通过对积分结果的运用,切实提高了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积极性,进一步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积分制管理,积累的是声望,凝聚的是民心。它已逐步成为王禹乡党员竞争“夺分”,治理能力“得分”,基层党建“赢分”的有力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