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忻州市忻府区流江村有机旱作辣椒标准化生产基地内,村民正在采收辣椒。
“这是红薯啊?”“这是本地品种吗?”“去年产量如何?”
9月21日下午,全省有机旱作农业现场推进会观摩团来到忻州市忻府区光子农业合作社现代农业园区。在这里,观摩团成员被一种叫做“人参薯”的红薯吸引了。该合作社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园区于2018年引进种植了这种名为“浙75”的红薯品种。该品种原本种植于南方地区,引入忻州种植后,采用了新的田间管理方法,其品质和口感反而比南方的更加优质。
光子农业合作社还通过“沃土肥田+集雨节灌+全程绿色生产”的技术模式,在园区打造了绿色循环生态链条。2021年,该园区各类瓜果蔬菜总产值达到了800余万元,带动了80余户农户增收致富。
“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理念”——在当天的观摩活动中,这是与会代表、农业大户和技术专家们频频提到的词汇。
在忻府区流江村有机旱作辣椒标准化生产基地,一种可以提取色素制作化妆品的“北京红”,引发了观摩团的热烈讨论。据了解,这种辣椒品种还没上市就被预订一空。
选育优良新品种,坚持生态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全产业链监管,运用穴盘育苗、微垄覆膜、半坡栽培等综合技术管理,流江村把小辣椒做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以常见的线椒为例,采用基地内先进的管理技术,辣椒的平均亩产量可达到2000公斤,比常规大田亩均增产205公斤,增收900元左右。
在定襄县受禄乡北受禄村的观摩点,1300亩核心示范区内划分了三种不同地膜覆盖种植区:5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区、大豆与5种不同作物4比2种植模式区、5套不同肥料品种试验区及27个不同大豆品种与玉米4比2带状复合种植区。
“复合种植不是新模式,却是一种新要求。我们在栽种行数、种植模式上积极探索,希望能提高产量。初步预计,亩均可增收大豆90公斤。”参与复合种植的山西鑫丰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通过创建杂粮良种繁育及提纯复壮、抗旱节水新品种示范基地,引进选育抗旱节水新品种,示范推广膜侧播种等艺机一体化集成技术,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理念,忻州市有机旱作农业发展呈现出技术集成配套、生态绿色循环的新格局,带动当地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记者畅雪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356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3137号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软著登字第9248231号 商标注册证:第4786761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0237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22]0615-23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2195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网络110报警服务|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总机:400-102-9008转3|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02-9008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