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上厕所夏天臭、冬天冻,现在改了厕既干净又防风,再不受那罪了,党和国家对我们真好!”深秋时节,在榆社县云簇镇东庄村采访农户关于厕所革命,处处听到的是百姓的赞美之词,处处看到的是群众的满面笑容。
2022年以来,云簇镇以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为契机,牢固树立“小厕所、大民生”理念,坚持以“小厕所连接大民生”为导向,始终把厕所革命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基层治理的重要任务,坚持把“厕所革命”作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突破口,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短板的关键工程,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档、示范先行、整村推进、应改尽改”的发展思路,坚持质量优先,扎实有序推进全镇农村卫生厕所改造。
一、改“小空间”下“大力气”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全镇以保障改厕质量为基础,划定底线,设置红线,采取“五位一体”措施推动农村“厕所革命”工作。一是统筹谋划到位。将农村“厕所革命”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以统一规划为引领,在各村规划配套卫生厕所,实现“一次到位”,同时优先安排有技术的脱贫户实施改厕工程,让困难群众厕所问题得到切实解决。二是责任落实到位。建立镇主要领导抓决策,分管领导抓推进,相关小组抓督导,各村组织抓实施,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入户抓动员、党建网格员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将改厕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明确各级责任,形成工作合力。三是群众发动到位。通过发动各村召开会议、广播宣传、张贴标语、微信短视频等措施和办法,大力宣传了农村改厕工作的目的、意义及作用,积极印发了卫生与健康、防病、除害知识和改厕及环境整治的各类宣传资料,并与村民面对面算经济账、卫生账、生活品质账,调动群众参与改厕的积极性,营造了家家户户齐动手、人人参与搞改厕的良好氛围。四是组织施工到位。为保障改厕质量,我镇派专人监督改厕工作,要求要按照统一的改厕技术标准,严格施工底线,采取统一化、专业化施工。五是质量验收到位。改厕项目建成后,镇政府和村两委要首先共同负责验收,涉及农户也要签字确认,确保工程质量,让群众用的安心,用的舒心。
施工队伍正在进行改厕作业
二、从“改面子”到“改里子”
“一个粪坑两块板,三尺砖墙围四边,粪坑暴露臭味熏,苍蝇横飞环境差”,曾是农村旱厕的典型形象。2018年,全镇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对部分村子农户采取“双瓮漏斗式”改厕,虽然极大地改善了村民旱厕卫生条件,但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厕屋建设不健全,厕屋漏风漏雨、水管冻裂、厕屋异味和蝇蛆问题频繁发生,导致近一部分村民不愿使用,厕所改造成为“面子工程”。
为着力破解相关难题,真正让“厕所革命”发挥功效,全镇组织有关人员外出学习考察,并严格按照县农业农村局要求,立足农民群众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总结各地经验,强化技术研发,发动村两委、党员按照网格逐厕摸排,不落一户,完善户厕台账、问题台账,对粪污集中处理式改厕模式进行改进,增加储水桶、潜水泵等冲水设施,回水管倾斜15°以上,有效解决了冬季无法使用问题,让改厕户一年四季都能用上干净卫生的水冲厕所。
“五有五无”卫生厕所
同时,结合农户厕所问题摸排“回头看”工作,对未改的厕所全部改造,对已改不能用的厕所进行提标,按照基层治理相关要求,同步利用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坚持因户施策,进行厕屋改造、厕具安装、建设大三格化粪池,达到厕屋有墙、有顶、有门窗、有照明、有通风设施和清洁无臭味、贮粪设施无渗漏、无粪便暴露、无蝇蛆、能实现无害化处理的“五有”、“五无”标准,让农村卫生厕所不再空有“面子”而缺乏“里子”,切实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大三格化粪池
三、“小改变”到“大文明”
“厕所革命不仅是‘改厕’,而且要‘改到位’,改到百姓心坎儿里,不仅要改好,后期还要维护好,真正实现长效化,才能让群众用得满意。”全镇农村改厕实施以来,镇主要领导严要求、严标准,对改厕工作有很高的认识和定位。
通过严格加强改厕后期管护工作,聘请专业人士进行现场培训指导,让群众掌握科学使用方法和维护技巧;同时,户户张贴顺口溜式使用说明、人居环境连心卡,公布服务热线和维修热线电话,建立10分钟卫生厕所便民服务圈,不定期回访使用情况,让群众易懂、尽懂、易用、善用;此外,建设了大三格粪污集中无害化处理设施,配备抽粪车,设置维修站点,明确专人负责厕具维修服务和粪污清掏,建立了厕具维修服务、粪污清掏服务、处理利用服务制度,真正做到粪污有人清运、设施有人维修;抽走之后用于农业生产,提供了高效有机肥,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提供了清洁能源,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投资。同时,以厕所革命为契机,全镇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全镇深入开展乡村清洁、村容户貌整治专项行动,建立健全环境卫生治理长效机制,全力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的人居环境,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以运维常态长效为根本,注重运营管护,在体制机制上实现了重大突破。
厕所是文明的尺度,也是农村发展的注脚。小厕所,不仅映射着村民百姓卫生习惯的改变,也承载着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的深远意义;推进厕所革命,不仅要算经济账,更要算健康账、文明账,只有让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比翼齐飞,才能真正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周晋冰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356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3137号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软著登字第9248231号 商标注册证:第4786761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0237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22]0615-23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2195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网络110报警服务|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总机:400-102-9008转3|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02-9008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