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香扑面,鲜嫩欲滴的草莓如红宝石般嵌在一垄垄油绿间。虽是冬日,但翼城县南唐乡河沄村的草莓大棚里春意融融。
“我家连续种草莓十多年了。6亩多草莓,每亩年收入有四五万元。现在农业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棚外是自动卷帘机,棚内用滴灌技术。村里好多人都不出去打工,改种草莓,家门口就能增收致富。”草莓种植户丁沛沛边和家人摘草莓边说。
如今,草莓产业已成为河沄村的主导产业和村民发家致富的特色产业。在当地农业技术人员的帮助下,河沄村不仅家家户户种草莓,而且还到邻近村承包土地种,成为翼城县最大的草莓种植基地。全村草莓种植面积已达1200余亩,草莓产业园区有温室大棚297个,有红颜、章姬、凤冠等10余种品牌,园区年产量达600万斤,年产值超过6000万元。
“这里产出的草莓个头大、颜色艳、口味好,在我们那里格外受欢迎。我这些有一半已经被预订了。”大棚外,装好草莓的侯马客商边说边急匆匆穿过其他进货商。
产量高了,效益才能上去。近年来,河沄村一边请当地农艺师来村授课,一边组织种植户外出学习,同时还邀请浙江等地草莓种植专家走进河沄村,现场指导培植、养护。丁沛沛指着面前的大棚说:“现在的温室大棚是最先进的棚,种植环境好了,病虫害少了,产量提升了不少。”
“自去年11月底草莓上市到现在,我们村草莓收入已经超过2000多万元,大家个个干劲儿十足。春节期间,村民喝闲酒、打牌的少了,大家聊得最多的就是草莓。”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孟玉玲满心喜悦,“现在,我们的草莓远近闻名,不出地头就能变成现钱。目前已和太原美特好超市签订协议,成立草莓采摘基地,等食品经营许可证拿到手,就可以直供超市,草莓从田间地头到超市货架,最多不过半天时间。”
一颗颗红红的小草莓让河沄村实现了快速发展,让河沄村的老百姓鼓起了腰包。“下一步,我们要在创新上做文章,试行‘莓+菜’间作、‘莓+粮’间作,继续扩大草莓种植面积,真正将河沄村的草莓产业做大做强,让村民坚信地里就能结出‘致富果’,日子越过越红火。”孟玉玲信心满满。
张丽媛 宋榜娟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356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3137号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软著登字第9248231号 商标注册证:第4786761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0237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22]0615-23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2195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网络110报警服务|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总机:400-102-9008转3|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02-9008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