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调研之风”“向群众学习”,是近期互联网的高频词汇。正值全国开展主题教育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就如何开展好主题教育提出明确要求:“这次主题教育不划阶段、不分环节,要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不难看出,此次主题教育向广大党员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走出教室、走出书房,去群众身边去,调查研究就是一个向群众学习的重要过程。
为什么要把课堂搬到群众中去?
我们不妨想一想,“时间都去哪了?”再问一问,“最近都干了什么?”去看一看,“拿什么最新成果,回报养育我们的黄土地和黄土地上的人民?”调查研究就是答案之书。党的干部不能嘴勤屁股懒,要经常到群众家中看一看,听一听,问一问,说一说,走一走,转一转,很多矛盾就成不了矛盾,即使真有问题也能很好的解决,问题一路走,一路解决。正如李强总理所说的:“坐在办公室里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基层看到的都是办法”。我们所做一切工作都是为了群众,我们只有走出机关、走出办公室,耐住性子,沉下身子,到基层和群众中开展调查研究,聚焦群众的难事、烦心事,和群众面对面,听真话,察实情,使调查研究的过程成为问民需、集民智、聚民力的过程,成为听取意见、查找不足、检视问题、改进工作的过程,才能全面深入、及时准确地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所忧所怨,想问题、做决策才会筑牢群众根基。
我们向群众接受哪些教育?
下地沾一沾“泥土气”。“什么样的语言群众能接受、什么样的工作方式群众认可、什么样的干部是群众心中的好干部”。一位基层群众说,想让老百姓尊重你、亲近你,就不要出门拿杯子、做凳垫垫子、接烟看牌子、吃饭擦筷子。人都是这样,现在的老百姓大多数不缺吃、不缺穿,不在乎你当干部能给他多少东西,而是在意你是不是打心眼里重视他、瞧得起他。一碗饭,一杯茶,群众眼里泪花花,群众热心接待你,你要是瞎讲究,其实是脱离群众的一种表现。衣服蹭脏了,拍一拍就干净了,要让群众心里有了“疙瘩”,再化解就难了。改进干部的工作作风,才能使党的方针、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回头望一望“来时路”。每一个基层干部都应该经常想一想,自己为人民服务是不是做到了问心无愧,自己在职权范围内,为群众办了哪些好事,解决了哪些困难,在对待“位子、票子、房子、妻子、孩子”等问题上,是打个人小算盘,还是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只有心中装着群众,事事为群众考虑,倾听群众呼声,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才能得到群众真心实意的支持。当然现在,有一些同志听不得一点批评意见,甚至向提意见的群众“戴高帽”“穿小鞋”“揪辫子”“打棍子”,这是党的纪律绝不允许的。只有基层干部摆正同群众的关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能够与群众心连心,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的工作才会越做越好,我们的事业才会兴旺发达。
虚心求一求“锦囊计”。实际工作中,有些干部嘴上喊着“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实则从心底不相信群众的智慧,不屑于依靠群众,总是自能三分,那么难免就会出现“干部忙了一身汗,群众还是不点赞”的现象;有的干部心中一团火、决策一头热、方法一刀切、推进一阵风,结果所想不是群众所急,所干不是群众所盼,忙活半天反而落得被埋怨。因此,基层干部工作中做什么,不要总是“我觉得”,而是要看“群众觉得”,坚持群众盼什么、我们就干什么,善于办实事、办好事,才能让群众为干部点赞。要真正从心底相信群众,正所谓:“高手在民间”。此次开展主题教育的主要目的,也是让干部虚心拜群众为师,虚心向群众学习,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用群众的办法解决群众的难题。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广大干部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求真务实、坚持清廉为政、坚持谦虚谨慎,修炼好调查研究这项基本功,真正把课堂开到群众身边,向群众学习,在奔赴振兴强国的伟大新征程中行稳致远、奋勇前进。(郭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