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态 > 正文
黄河干流首次达到Ⅱ类水质
发表时间:2023-09-19 11:40:27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郑州9月18日电(记者双瑞 杨琳 邹欣媛)秋风起,鲜活肥美的洛鲤、伊鲂,成为食客们争相品尝的美味。这些曾因污染一度绝迹的著名河鲜,随着黄河水质逐步向好,重新现身母亲河。生态环境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黄河干流首次全线达到Ⅱ类水质,截至目前,干流水质持续保持Ⅱ类,并实现稳中向好。

“黄河水环境治理速度之快,在世界河流治理史上前所未有。也是人民治黄以来,黄河水环境治理取得的最为显著的成就之一。”生态环境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分党组书记、局长范治晖介绍。

监测数据显示,近年来,黄河流域优良水质比例年均上升超5%。截至今年8月,黄河干流持续保持Ⅱ类水质,黄河流域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7.4%,较去年同期增加2.3%。

长期以来,黄河“体弱多病”。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黄河污染加剧,入黄污染物远远超出黄河水环境的承载能力,黄河干流近40%河段的水质为劣V类,基本丧失水体功能。黄河河道中原有的16个水生生物种群,有三分之一绝迹;宁蒙黄河河套灌区内污水横流,灌渠成为“排污沟”,千年“米粮川”变为黄河“污水肚”;河南省三门峡市的许多老住户们至今仍记得多年前“守着黄河买水吃”的经历。

黄河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近年来,黄河流域各省区和部门协同制定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时间表”,以打赢攻坚战的决心“挂图作战”,确保一系列政策举措落地生根。

“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加上‘史上最严’治理力度,让曾经奄奄一息的母亲河重新焕发了生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分党组成员、纪检组长蔡治国说。

如今,母亲河正恢复生机与活力。三江源国家公园内,黄河源千湖奇观再现;乌梁素海重现“塞外明珠”风采,在此迁徙、繁殖的鸟类达260多种;三门峡市每年迎来1.6万余只白天鹅栖息越冬,占中国越冬白天鹅总量的70%以上;洛鲤、伊鲂、河口刀鱼、大鼻吻鮈等黄河土著物种也在不断增加,生机盎然、人水和谐的画卷也已铺陈。

“在维持黄河干流水质持续向好的基础上,下一步,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将由以水环境治理为主,转向水环境治理与恢复支流水量并重的水生态治理。”范治晖说。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