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建设好现代化矿井,科技水平上去了,安全自然就上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也就降下来了。”简单的话语,饱含着王姣对于建设现代化矿井的信心和憧憬。
王姣,华阳集团一矿总工程师,是一名从井下一线成长起来的优秀技术人才,也是一矿推动科技创新的“领头人”。
深入一线了解情况,早已成为王姣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与记者一道来到井口,一路走来,王姣讲述着近些年来矿上的变化。
华阳一矿是全省首座国家级智能化示范煤矿,也成了我省首座国家级智能化示范煤矿。产业因“新”而活,企业向“新”而行。来到竖井井口房内,安装在竖井罐笼顶部的“小黄人”,正在井筒内跟随罐笼上下运行。转动脖子、瞪大眼睛,“小黄人”时不时停下来认真巡检,对关键部位和可疑部件进行拍照采集、智能分析,判定它们的安全健康状态。
人总有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但“小黄人”不会。“小黄人”,一名找茬高手,两只“大眼睛”一只是高清摄像头,不仅能够高速、清晰地采集视频、图像信息,还会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实现实时视频监控和智能分析;另一只是红外热像仪,能对井筒内设备、设施及线缆、管路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
来到一矿生产调度指挥中心,透过智能化采煤和掘进系统管控平台——“太空舱”,我们能够清晰看到百米井下工作面的实时画面,以及每一个重要岗位的特写镜头,华阳一矿坚持“无监控不作业”的原则,不断普及井下视频监控,让煤炭开采“看得见、看得清、看得懂”。“现在技术更新、设备迭代的速度越来越快,这就对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肩负科技创新重任,王姣对于自我提升有更深刻的理解。
“综采工作面电机电流故障预警系统”“低渗煤层气液交替瓦斯抽采技术研究”……一项项立足实际的技术攻关,都倾注了王姣与一矿所有技术人员的奋斗和汗水,也正是华阳一矿不断创新发展的缩影。
本报记者苏晓晨
(编辑:刘政阳)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356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3137号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软著登字第9248231号 商标注册证:第4786761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0237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22]0615-23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2195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网络110报警服务|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总机:400-102-9008转3|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02-9008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