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是充满知识和梦想的土地,是同学们追求学术进步、拓展人际关系的同时,也要警惕诈骗的黑手。针对高校学生的诈骗案件频发,给同学们带来了严重的财产损失和心理创伤,一不小心涉及其中也影响了同学们的一生。为了守护我们的校园净土,移动公司利用各种手段在校园内进行了多层次的反诈骗宣传,让大家了解诈骗的套路,提高防范的意识。
一、常见的高校诈骗手段
1. 网络兼职诈骗:骗子以“轻松赚钱”为诱饵,吸引同学们参与刷单、刷信誉等活动,前期会给些小甜头,一旦投入较大金额,便会消失无踪。以高薪、轻松的工作机会吸引求职心切的同学,要求缴纳报名费、培训费或者押金等,工作却遥遥无期。尤其在每年的毕业季,此类情况会井喷式爆发,每位同学和家长都要提高警惕。
2. 网络贷款诈骗:以低息、无抵押等诱人条件诱导学生贷款,随后以各种理由要求缴纳手续费、保证金等,导致学生负债累累。以快速放款、低息诱惑学生贷款,然后通过利滚利、逾期高额罚息等手段,让学生陷入债务深渊。
3. 冒充身份诈骗:冒充老师、同学、亲友等,通过QQ、微信等社交工具借钱或要求转账。冒充电商平台、快递公司客服,称商品质量有问题或快递丢失,要给你退款赔偿,诱导你进行一系列操作,从而骗取钱财。
4. 中奖诈骗:通知你中奖,需要先缴纳税费、手续费等才能领取奖金,一旦交钱,便再也联系不上对方。
5. 游戏交易诈骗:在游戏中发布虚假的装备、账号交易信息,骗你先付款,然后消失不见。
二、高校诈骗的特点
1. 诈骗手段多样化,紧跟时代潮流,利用网络、社交媒体等新兴渠道进行作案。
2. 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如求职、消费、社交等,设置精准的骗局。
3. 诈骗团伙组织严密,分工明确,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和隐蔽性。
三、如何防范高校诈骗
1. 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信息和承诺,遇到可疑情况多核实。
2. 谨慎对待网络交易和兼职信息,选择正规的平台和渠道。
3.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理性消费,不盲目借贷。
4. 定期关注反诈宣传,了解最新的诈骗手段和案例,提高自身的防范能力。
5.保护好个人信息,对方一但要求提供身份证号、人像认证、信息认证等一定要提高警惕,结束操作;自己的证件、手机卡、银行卡千万不可转借他人。
6.下载反诈APP,订购移动公益反诈业务,通过技术手段减少诈骗电话和短信的呼入。
四、遭遇诈骗后的正确做法
1. 保持冷静,第一时间停止与骗子的任何交流和操作。
2. 保存好所有的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
3. 立即向学校保卫处、当地公安机关报案,配合警方调查。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增强防范意识,识破诈骗陷阱,用智慧和勇气守护我们的财产安全和美好未来!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356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3137号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软著登字第9248231号 商标注册证:第4786761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0237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22]0615-23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2195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网络110报警服务|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总机:400-102-9008转3|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02-9008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