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一辆辆货车从阳高县罗文皂镇管家堡村奔驰而出,车上载满了刚刚出锅的粽子,驶向阳高、天镇及邻近的河北阳原等地,沿途淡淡的粽香扑鼻而来。
“我们这里产的黍米色鲜粒大、糯性强,口感非常好,客户特别多,除了向外地发货外,还会有电商上门来订购粽子,每天订单不断。”走进村内的浩祥粽子加工专业合作社,包装师傅们正娴熟地将粽叶卷成漏斗状,放入江米和红枣,一缠一绕间,一个个紧实精致的粽子便成形了。在蒸煮车间,一口大锅里一个个棱角分明的粽子在滚烫的山泉水中咕嘟,米香、枣香、粽叶香交织在一起。环视整个加工车间,工人们各自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保障了粽子的地道风味。
罗文皂镇管家堡村党支部书记、浩祥粽子加工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师渊文表示,现在合作社已吸纳了村里30多人从事买原料、包粽子、煮粽子等各项工作,“管家堡粽”已成为农民致富的特色主导产业,在农民致富的同时,村集体经济也稳定增加。
为了既发展产业又不误农时,管家堡村还推出了党员服务模式。“在销售旺季,为保证我们卖粽不受影响,党员曹丕浩帮我家玉米地浇水、施肥、打虫,可出了大力气。”说起村里党员的帮助,村民赵万勇笑着直竖大拇指。“党员是一盏灯,挂到哪里哪里亮。”师渊文介绍,该村党支部不断强化班子建设,带领村民发展产业,实行“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组织体系,要求每名党员固定联系3至5户群众,落实“群众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三单服务模式,将“要我干事”变为“我要干事”,切实解决村民需求。
“现在大家的精神面貌大不一样,粽子销量与日俱增,‘边塞粽情’和‘华阳兴’两个商标也越来越被周边市场认可。”师渊文表示,党支部将持续带领党员拓宽销售渠道、严把品质关,打响管家堡手工粽这个品牌,把小粽子做成富民的大产业。
本报记者李强
(编辑:刘政阳)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356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3137号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软著登字第9248231号 商标注册证:第4786761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0237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22]0615-23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2195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网络110报警服务|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总机:400-102-9008转3|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02-9008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