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金融风险的日益复杂化,非法集资行为成为威胁社会稳定和人民财产安全的一大隐患。为有效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活动,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参与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活动。期间,该公司共组织各类相关宣传活动超4300次,向公众赠送防范非法集资宣传物料近53万份,发送风险提示短信逾360万条,同时利用各式创新宣传手段全力提升防范非法集资宣传质效,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展现了行业“头雁”的使命担当。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活动现场
“新窗口”发挥柜面网点优势
全国范围内拥有超过2500个柜面服务网点——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发挥这一独特优势,让柜面成为防范非法集资宣传的“新窗口”。该公司在各地柜面的显著位置设置宣传台,台上摆放各类科普宣传折页可供随时取阅;客户临柜办理业务时,工作人员也会主动向客户发放科普宣传物料,并讲解防范非法集资的相关知识;外部楼体则滚动播放“中国人寿提醒您:守住钱袋子 护好幸福家”“打击非法集资 共筑美好家园”“抵制非法集资 谨防血本无归”等警示标语,提示社会群众主动防范风险。近年来,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已实现营业网点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教育的全覆盖。
此外,该公司积极对临柜消费者进行风险提示,中国人寿寿险郑州市分公司的柜面大厅里就悬挂着一面“人寿保险为人民 暖心劝阻挽损失”的感谢锦旗。送来锦旗的王先生(化名)曾在该柜面要求退保以购买高回报理财产品,在工作人员的耐心询问下获悉该王先生在未经资质核实的情况下已向对方提供了自己及家人的银行卡密码,立即对其进行了风险提示,最终识破骗局帮助其避免了相关损失。
“走出去”强化普法教育宣传
除了发挥柜面服务网点的传统优势,中国人寿寿险公司还积极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外部活动,“走出去”将防范非法集资知识传递到千家万户。
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在当地举办的国际禁毒日活动中布置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打卡摊位,发放相关宣传物料,向活动参与者和市民进行案例分享和风险提示;深圳市分公司在深圳野生动物园设置防范非法集资指定宣传点,参加活动客户可以手举卡通宣传标语定格拍照,参与趣味生动的防范非法集资闯关达人答题赛;宁夏分公司则在开展为高考学子及家长送清凉活动的同时,借助向高考学生家长提供的休息服务点,向广大学生家长发放了防范非法集资宣传彩页,讲解了非法集资对社会的种种危害……
宣传月活动期间,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在全国各地的营业场所门口、公园或进驻社区、写字楼等人流量集中的场所摆放展台开展宣传活动,通过放置宣传展架、悬挂条幅、发放宣传折页,向过往行人、社区居民现场讲解防范非法集资的知识要点,引导社会公众警惕身边非法集资陷阱,增强风险意识和识别能力。
“接地气”创新线上传播内容
短视频等新的媒介形式的兴起,正在重塑信息传播方式。相比以文字为主的传统形式,短视频用更为“接地气”的方式,打破了知识在传播和接收中存在的固有壁垒。为适应传播形式变化,更好地提升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效果,在此次宣传月活动期间中国人寿寿险公司积极拍摄防非科普短视频,以新颖的线上传播内容,进一步提升宣传质效。
聚焦投融资、养老、涉农、市场零售、文旅等非法集资案件高发领域,以及康养服务、区块链、虚拟币、人工智能、元宇宙、生物科技、云养殖等新兴概念作为噱头的非法集资活动,该公司拍摄了系列短视频,并在由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指导举办的第四届防范非法集资短视频征集大赛中获得活动“最佳组织奖”。其中,作品《警惕集资陷阱·谨防“钱”途未卜》成功入选官方13部共建宣传视频,并荣获“最佳传播奖”。这些短视频在以新鲜的内容包装激发大众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同时,通过点赞、分享、评论等强社交属性功能进一步扩大了知识传播的受众范围,真正做到“接地气,有人气”。
多年来,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不断强化面向社会公众的金融知识普及和风险警示提示工作,未来持续为提升消费者金融安全意识、维护金融市场稳定贡献“国寿力量”。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356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3137号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软著登字第9248231号 商标注册证:第4786761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0237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22]0615-23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2195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网络110报警服务|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总机:400-102-9008转3|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02-9008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