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引领,绿动未来。山西路桥建设集团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化公司”)成立于2003年,注册资本5000万元,资产总额11.43亿元,主要从事公路绿化与景观设计、绿化工程建设及养护管理、苗木研发及销售、生态修复治理和现代农业等产业项目。
绿化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山西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立足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山西转型发展需要,明确科技强企路径,聚焦科技引领、创新赋能,多策并进,并措并举,不断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紧抓新形势、新机遇,在多元市场领域开辟新局,展现国企的担当与活力。
加大科研投入,开启创新引擎
随着国家不断推出政策推动科技创新,出台一系列政策优惠鼓励企业研发,绿化公司明确定位,找准赛道,全面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在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绿化公司以生态科技型企业为发展定位,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优化资源配置,逐步建立起了完善的技术研发管理体系,形成了科研项目管理、科研成果奖励、人才培养及激励制度等一系列配套办法;积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聘请专家团队提供指导和支持,组建成立了一支高职称、高学历的绿化专业领域研发团队。另外,公司逐年加大对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近年来共开展研发课题15项,涵盖高陡边坡养护、生态恢复技术、基质材料筛选、植物引种研发等方面,研发投入近1亿元;购买先进仪器设备,优选配置了土壤养分检测仪、人工气候箱等多台绿化研发专业仪器,为研发工作提供强大的设备、人才、经费支撑,确保科技创新工作高效开展。
校企深度合作,释放创新活力
绿化公司始终保持强烈的进取心,不断巩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生态链。通过与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技术研发,技术攻关、技术服务、成果转化应用等工作。
绿化公司与北京林业大学建立以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为目标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围绕交通绿化苗木新品种培育、推广转化应用、园林景观设计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共同推进“三倍体”毛白杨的种植推广;与太原植物园围绕太行菊等菊科植物标准化栽培养护、技术服务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与山西农业大学高粱研究所就农作物种质评价、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等领域合作,建立了农作物优质种示范区,编制了《农作物种植技术指导手册》。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开展技术研发,促进科研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而形成以适生植物筛选应用、园林景观设计、公路边坡绿化、平面苗木栽植及养护技术为主的一套成熟的绿色核心技术成果。
科研成果丰硕,培育创新生态
绿化公司依托在建施工项目,累计获得国家专利20项,其中完成“一种适应多曲面的模块化绿化装置”等3项发明专利授权,“一种多功能园林绿化景观凉亭”等17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完成《路堑边坡绿化施工工艺标准》等4项企业标准编制;取得《提高全冠栾树反季节栽植存活率》等13项省部级QC成果;通过太原市“市级技术中心”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逐步成为山西路桥集团旗下集生态综合治理、园林景观设计和北方交通苗木研发的生态科技型企业。
加大成果推广,展现创新品牌
绿化公司坚持用技术指导生产,牢固树立品质工程意识,贯彻落实集团公司质量样板工程建设要求,深入推进创新成果推广转化工作,全面推动绿化施工工艺标准落地,通过“四新”技术、微创新等实用性技术成果转化,促进项目“降本、提质、增效”。
近年来,绿化公司凭借卓越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显著的技术成果转化应用,荣获了多项国家级、省级和行业级荣誉,包括山西土木建筑学会“山西省太行杯土木建筑工程大奖”“山西省建设工程汾水杯奖(山西省优质工程最高奖)”,中国城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中国建筑品牌计划工作委员会“中国园林绿化工程金质奖(全国优质工程)”“中国园林绿化50强”,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中共山西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这些荣誉在实际经营生产中展现出卓越的性能和价值,为绿化公司树立品牌、开拓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望未来,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机遇、新图景,绿化公司将始终秉持“质量为先,绿色引领”的发展理念,不断探索四新技术的应用,深化科技机制改革,继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强化产学研融合,构建高素质人才梯队,更好地服务集团公司“一体两翼”产业格局和行业绿色发展,为山西省社会经济发展贡献更大力量。(山西交控路桥集团绿化公
(编辑:卫奎狮)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356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3137号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软著登字第9248231号 商标注册证:第4786761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0237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22]0615-23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2195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网络110报警服务|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总机:400-102-9008转3|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02-9008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