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胜利闭幕。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这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情景的坚强决心。广大党员干部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参与者、实践者、推动者,要秉承自信自强的信念、人民至上的情怀、顽强拼搏的决心,为党和人民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全会精神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坚定“一颗红心跟党走”的理想信念,不移其志、不改其心,做全面深化改革的拥护者。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回望百年历史,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难中诞生,在艰难挫折中浴血奋斗,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不断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正在谱写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篇章,这一切都离不开理想信念的引领。广大青年干部正处于人生成长的“黄金期”,要胸怀远大理想、筑牢对党忠诚,深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常学常新、真学真信中坚定信念、坚守初心,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诚实践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增强政治定力摆在突出位置,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坚持正确立场、保持正确方向,以砥柱中流、坚如磐石的心态和定力提升自身党性修养。要主动顺应全面深化改革新要求,不断砥砺“永远朝着东方、永远朝着党”的赤诚忠心,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当好对党忠诚老实的模范践行者,当好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定行动派、实干家。
厚植“一点一滴见初心”的为民情怀,同向而行、同频共振,做联系服务群众的贴心人。基层一线是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是重点工作的所在地,更是广大党员砥砺品质、锤炼作风、提高素质的实践课堂。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价值彰显。一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根本就在于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始终保持了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百余年来的奋斗史刻画着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程,时时刻刻体现着“人民至上”的前进之路,人民不仅仅是国家的主人,更是国家的基石。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党员干部更要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要深入基层一线,倾听群众声音,了解群众所需所盼,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要以“钉钉子”的精神,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确保改革举措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砥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昂扬斗志,知重负重、唯实唯勤,做勇于担当作为的实干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新天地。”翻开我们党103年波澜壮阔的历史,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党团结带领人民披荆斩棘、百折不挠,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大道至简,实干为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勇于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接过时代“接力棒”,永葆“闯”的精神、“干”的劲头,紧紧锚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的宏伟蓝图,积极投身到改革发展、乡村振兴、社区治理等基层一线,练就挺膺担当的“铁肩膀”,锻造干事创业的“硬功夫”。在“敢啃硬骨头”中显担当,在“敢接烫手山芋”中展作为,让“不可能”变成“一定能”,为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具体化、精准化、差异化落实打造新引擎,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书写更加绚丽的时代华章。(郭涛)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356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3137号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软著登字第9248231号 商标注册证:第4786761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0237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22]0615-23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2195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网络110报警服务|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总机:400-102-9008转3|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02-9008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