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长治市沁县推行五方联动监测、五步认定纳入、五策并举帮扶“三五”工作法,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全力织密监测网,分层分类及时纳入帮扶政策范围,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
五方联动监测 做到底清数明
村级是监测预警的前沿阵地,做好村级动态监测至关重要。排查过程中,发现册村镇河止村路某耀为突发严重困难户,帮扶不精准,镇村两级干部及时调整帮扶措施,帮助办理低保、残疾证,帮其儿子联系就业,有效落实保障措施,促进增收。
干部入户摸排、部门预警提示、网格监测提醒、群众集中反馈、农户自主申报……通过多种途径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沁县组织帮扶责任人和镇村干部逐户上门,调查核实确定每个农户家庭“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有保障,家中无大病患者、无重残对象、无突发意外、无大额支出,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监测收入基准线。未达标准的,综合研判有无返贫致贫风险。每季度与民政、残联、医保等部门开展数据交换比对,及时将预警信息下发乡镇核实核准。遇有因病因灾因意外等突发情况,网格员第一时间向村“两委”反馈,由村干部入户核实后及时申报。进村摸排、入户走访时,必问“村里最困难的是哪家、周边比较困难有哪几户、有无突发大病遭遇意外家庭”,将群众反馈信息与监测信息比对,确有困难的核实后纳入。通过印发资料、设立微信群、抓好政策宣传解读,把监测纳入的范围标准送到农户家中,所有农户可通过递交书面申请,自主或他人代为申报。
五步认定纳入 做到应纳尽纳
定昌镇西段庄村王某伟瘫痪,夫妻离异,一儿一女均上学,通过走访摸排2024年及时纳入了监测对象。针对疑似易返贫致贫对象,在摸排过程中,沁县积极采取“问、算、核、判、评”五个步骤,把每个情况都查明、每笔收支都算清、每个细节都弄透,实现应纳尽纳。重点了解家庭基本信息、收入来源、教育医疗住房饮水、重病慢病、残疾、就业务工、遭遇自然灾害及突发意外等七个方面情况。通过收支核算,看家庭当年有无收入骤减、支出骤增,看家庭收支能否平衡,是否造成基本生活困难。对子女赡养能力、赡养费等情况由村级核实确认。对家庭存款、住院自付药费、“三保障”和饮水安全达标农户有异议等情况进行调查核实,3个工作日内反馈到镇党委。凡民政部门认定的低收入家庭、当年支出大于收入的家庭、其他有返贫致贫风险家庭,均列为疑似对象。以村为单位逐户分析研判,符合纳入标准的,按程序纳入。
五策并举帮扶 做到应享尽享
家住杨安乡松交村的李某民,58岁,无子女,2023年12月因病、因缺劳力识别为突发严重困难户,针对该户情况,乡村两级干部制定了更加精准的帮扶措施,帮助办理肢体二级残疾并享受相关补贴,帮助申报特困供养补贴,联系其亲戚帮忙种植9.04亩土地增加生产经营性收入。
据介绍,沁县所有监测对象均由驻村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综合政策支持、产业发展、稳岗就业、兜底保障、社会帮扶等措施,确保一户一方案、户户有措施。持续调整优化医保报销、教育保障、就业帮扶、兜底保障等政策保障力度进一步提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科技服务、新型经营主体带动等项目,优先向监测对象倾斜。对有自主发展产业意愿和能力的监测对象,通过发放小额信贷、免费技能培训、抓好消费帮扶等予以支持。对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继续落实务工就业各项补贴,帮助群众就业。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监测对象,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监测对象经医疗救助、灾情救助、生活救助等措施,落实应助尽助后,生活仍有困难的,通过社会公益组织、红十字会等组织进行救助,为监测对象购买防返贫险,加大社会帮扶力度。
“三五工作法”的强力推动,有效防止了规模性返贫,为沁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了基础。(魏堃)
(编辑:张莉)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356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3137号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软著登字第9248231号 商标注册证:第4786761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0237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22]0615-23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2195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网络110报警服务|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总机:400-102-9008转3|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02-9008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