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 > 正文
夯实民族工作根基,共铸中华民族共同体
发表时间:2025-02-25 11:10:15来源:中共灵石县委组织部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民族工作始终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 个民族如同 56 颗璀璨的明珠,共同镶嵌在祖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民族画卷。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等理念,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对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不可估量的深远意义。

  强化教育引导,筑牢团结思想根基。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石。我们要将民族团结教育全方位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从校园起步,打造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教育链条。在学校,通过开设专门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以生动有趣的教材、案例,向学生们讲述各民族共同创造灿烂中华文化、共同捍卫祖国统一的历史故事,培育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创新教育形式,利用多媒体资源,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民族团结主题活动,如“民族文化云体验”“我和我的民族小伙伴”等,让学生在互动中感受各民族文化魅力,增进对不同民族的理解与尊重,从小在心中种下民族团结的种子。此外,社会教育同样不可或缺。利用社区宣传栏、文化广场等公共空间,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团结先进事迹,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民族工作的良好氛围。开展面向各族群众的专题讲座、培训活动,提升民众对民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大家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形成人人参与、人人促进民族团结的社会风尚。

  聚焦发展扶持,夯实繁荣物质基础。发展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给予倾斜,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腾飞注入强大动力。一方面,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少数民族地区交通、水电、通信等条件,打破制约发展的瓶颈。例如,在偏远的少数民族聚居山区,修建便捷的公路,让特色农产品能够顺利出山,对接广阔市场。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依据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培育壮大特色农牧业、文化旅游业、民族手工业等产业。像云南大理,凭借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白族特色文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吸引大量游客,带动当地白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群众增收致富,实现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的良性互动。通过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提升少数民族群众收入水平,让他们切实享受到发展成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促进文化交融,厚植认同情感纽带。促进文化交融,厚植认同情感纽带。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也是连接各民族的精神纽带。积极推动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深入挖掘、整理、保护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将其融入现代文化建设之中。举办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如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为各民族文化展示提供广阔舞台,让各族群众在参与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多元一体。鼓励各民族文化创新发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民族文化进行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例如,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舞蹈借助短视频平台广泛传播,吸引了大量年轻受众,不仅让民族文化焕发生机,还促进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通过文化交流,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厚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感根基,使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欣赏、相互学习,共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通过强化教育引导、聚焦发展扶持、促进文化交融这三大举措,我们定能夯实民族工作根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56个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郭涛)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