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益 > 正文
30分钟手术+24小时守护,他们用“毫米级”精度温暖患者生命
发表时间:2025-03-21 10:31:24来源:融媒在线

从“生命之港”到“心灵之港”


30分钟手术+24小时守护,他们用“毫米级”精度温暖患者生命


3月13日,王女士将绣着“医术精湛品德优,服务热情如亲人”的锦旗交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山西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静疗团队范敏和丁铭手中时,阳光正透过窗户,在锦旗上洒下金色光斑。这面锦旗,是30分钟手术的专业见证,更是24小时守护的温情结晶。


一面锦旗,连接着两个“港湾”:一个是静疗团队用技术筑起的“生命之港”,另一个是患者用信任铺就的“心灵之港”。在医疗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最动人的“疗效”不仅是冰冷的器械与数据,更是医患之间彼此照亮、共同前行的温度。


这面锦旗,是患者用信任织就的“军功章”,更是静疗人践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书。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山西省肿瘤医院),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无数个“范敏”“丁铭”,用“毫米级”的专业精度和“全天候”的人文温度,在医患之间架起了一座双向奔赴的“生命桥梁”。


时间流转,倒退至2月的太原,那天春寒料峭,乳腺癌患者王女士蜷缩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山西省肿瘤医院)走廊的长椅上,“传统PICC管感染率15%,手臂输液港感染率低于 3%,如果不植入输液港,6周期化疗将让你的血管千疮百孔……”医生的话在耳边回荡,她的目光落在自己布满淤青的手臂上——那是反复穿刺留下的“勋章”。当王女士颤抖着签下“手臂输液港植入术”同意书时,她并不知道,这场30分钟的手术将成为她与死神赛跑的“生命开关”。


“超声定位,右上肢贵要静脉,直径仅为2毫米。”乳腺外科静疗团队副组长范敏的声音在导管室响起,像指挥家奏响乐章。穿刺针一针精准刺入血管。丁铭护士屏住呼吸看着港体如一枚银色勋章稳稳“落户”。丁铭回忆道,“血管那么细,一旦失败没有其他血管可选,但范老师的手稳得像雕塑”。


“手术结束了?”王女士发现时针只转动了30分钟。她轻抚着手臂上的港体,仿佛触摸到了生命的希望。“像被虫子叮了一下,并且手术快得像一阵风,但我知道,这背后是千万次的练习。”


3月的一个深夜,时针刚指向1:30,王女士在睡梦中突然被手臂的异样感惊醒,她急忙掀开衣服查看,只见港体处鼓起了一个小包,用手轻轻一摸,触感发硬。


慌乱中,王女士在微信专属群里@了范敏老师:“范老师,港体好像出问题了……”消息刚发出去不久,视频通话便瞬间接通。屏幕里,范敏老师虽然看起来是刚从睡梦中被叫醒,头发有些凌乱,但眼神中满是关切与认真。她的声音轻柔而沉稳:“别担心,胳膊这里面本身就有一个硬币大小的港座,有时看起来会有点肿,这有可能是正常现象。你先别太紧张,明天来医院,我们确认一下,这样就能清楚具体情况了。”她的声音像春日的溪水,缓缓漫过王女士紧绷的神经。经确认,一切正常,王女士更加安心了。


化疗第2周期,港体依旧稳定,护士换药时说:“您的血管像艺术品,要好好保护。”这句话,让我哭了很久……生病以来,我第一次觉得自己不是冰冷的病例,而是被捧在手心的珍宝。


范敏说:“我们守护的不仅是导管,更是患者对生命的希望。”


丁铭说:“每一次换药都是一次‘心灵对话’,要让患者感受到‘被看见’”。


“让导管成为患者的‘隐形战友’,这是我们的目标”。这句话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山西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静疗团队宣言,目前,静疗团队已形成“术前个性化评估-术中超声引导精准植入-术后全程维护-患者教育”的全流程服务体系,以“毫米级”的严谨,为患者搭建安全、持久的“生命通路”。(陈颖 范敏)


  (编辑:刘政阳)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