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山歌,这边唱来那边和;山歌好比春江水,不怕滩险湾又多”……
炎炎夏日中,歌声如清泉涌动。7月12日,第三届中国青少民歌大会山西选区选拔活动暨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遗民歌展示活动在太原市小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汾东剧场举行。
来自全省11个地市的200余名选手齐聚一堂,用嘹亮的歌声演绎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共同书写山西民歌传承的“青春答卷”,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民歌大舞台上,幼儿、儿童、少年、青年及组合等七组选手声情并茂的演出,一个个高光时刻不断闪现。幼儿组5岁的李沐辰,用天籁童声演唱《红太阳照山河》,艺术启蒙之路闪亮开启;儿童组11岁的李思姚用地道的家乡旋律《桃花红杏花白》表达着对山西民歌热爱;青年组的申卓妍带来了一曲极具鄂家风味的湖北民歌《催咚催》,为多元民歌文化增添了一抹亮色……
中国民歌少儿唱山西组委会负责人肖萍老师说,山西民歌不是博物馆里的“老物件”,而是流淌在我们民族血液里的“文化基因”——左权开花调的“花彩衬字”里藏着太行山的风,太原民歌的“方言唱腔”里裹着晋商的魂,这些都是我们的根。青少年学唱民歌,就是让孩子们在歌唱中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也培养多元审美和艺术感觉。
活动自启动以来,在省内外青少年中产生了热烈反响。无论是少年儿童,还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传承者,都踊跃报名参与。活动体现了“三个结合”:一是传统与现代结合,鼓励青少年用吉他、电子琴等现代乐器改编《桃花红杏花白》《人说山西好风光》等经典曲目,让民歌“唱进年轻人的耳机”;二是传承与教育结合,推动《山西非遗民歌少儿教材》进校园,通过“老艺人进课堂”“青少年走基层”等活动,让孩子在 “学唱+体验”中理解民歌背后的文化故事;三是线上与线下结合,借助抖音等视频号新媒体平台,发起“我唱山西民歌”话题挑战,让民歌从“舞台”走进“生活”,体现传承不是“复制过去”,而是“创造未来”,让孩子们用自己的声音唱响民歌,让传统焕发新生机。
12岁的阳泉选手用吉他改编了《大红公鸡毛腿腿》,融入流行摇滚元素,歌词里保留了“大红公鸡,毛腿腿,吃不上米呀喝不上水”的方言特色,旋律却充满青春活力,赢得评委“既有传统根脉,又有时代气息”的高度评价。青少年选手的演绎《樱桃好吃树难栽》《五头赶车》等经典曲目,乡土气息浓郁,唱出了民歌传承的精髓。现场观众沉浸在民歌的海洋中,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不断响起。
山西大学民歌传承基地负责人韩敏虎教授表示,“青少年是传承的未来,本次活动将‘选 拔’与‘展示’结合,既为青少年提供了展示平台,也让老艺人的技艺得以传承,让山西民歌从‘小众’走向‘大众’,从‘传统’走向 ‘时尚’,成为青少年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356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3137号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软著登字第9248231号 商标注册证:第4786761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0237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22]0615-23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2195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网络110报警服务|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总机:400-102-9008转3|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02-9008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