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1日,太原市小店区人民法院一名专职特邀调解员上岗后第15天,就收到了她办案的第一面锦旗。
前几天,致谢人将这面锦旗送交到小店区法院专职特邀调解员刘瑞卿手中,不停道谢。这名送锦旗的群众对记者说:“我起诉的是合同纠纷,标的额十几万元,被告在省外,又有疫情影响,估摸着送达应诉通知就得十几天,走完审判程序至少也得两三个月。没想到小店区法院通过诉前调解,用了十来天时间,就把案件了结了。这样的办案效率超出了我的预期,这样的司法体验太好了!”
调解员刘瑞卿也表示,人民法院搭建的专职特邀调解岗位,给了我参与调解的机会,让我实现“平民法官”的梦想,也让纠纷当事人有了更多选择;小店区法院第一时间组织岗前培训、岗上帮教,使我们很快进入角色;接案后,审判团队又进行具体指导,让我们准确掌握要点开展调解工作。这面锦旗不是我一个人的,是群众对小店区法院工作的认可。
特邀调解员刘瑞卿的故事,是小店区法院依托诉前解纷平台办案的一个小小缩影,在小店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每天都有很多当事人,不用开庭,就解决了纷争,揣着矛盾和纠纷而来,带着和解和满意而归。
据统计,今年1月至9月,诉前调解纠纷4734件,调解成功2132件,占全院调撤总数的51%。小店区法院通过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
小店区法院的大胆尝试,旨在促进基层社会治理从化讼止争向少讼无讼转变,在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原则下,重塑人民法院前端纠纷解决格局。该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完善诉讼与非诉讼衔接机制,发挥司法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形成适合当地实际的诉源治理模式。
“场所+制度”做保障
打造一站式非诉通道
“大部分老百姓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愿意打官司的。”小店区人民法院立案庭法官贾敏说,“我们通过诉前分流,将适宜的案件引入调解,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员额法官案多人少的矛盾,诉前化解纠纷在减轻当事人诉累的同时,有效节约了司法成本,合理配置了司法资源。”
贾敏口中所说的就是小店区人民法院的一站式多元解纷工作,也就是设立“太原市小店区诉前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初衷。
2020年7月,小店区法院在多元解纷工作中,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申请成立了太原市首家“诉前人民调解委员会”,并设在了法院的办公主楼里,整整一层近一千多平方米,配套9个调解工作室,其中包括两个音视频调解室。
为给多元解纷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形成规范化运作,小店区法院还出台了《关于民商事案件繁简分流和调解速裁操作规程》《诉调对接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特邀调解制度的若干规定》《在线调解工作规范》等文件。
在院内设立道交巡回法庭,入驻区道路交通事故调处中心,开展道路交通事故一站式调处和诉调对接工作。该院与医调委、保调委、交调委、房地产商会、物业协会、金融调解中心、劳动仲裁院等9家行业调解组织签署诉讼与调解对接共建协议,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低成本的非诉解决渠道。
“选聘+特邀”共上阵
打造优质调解团队
基础设施完备,人员配套也要跟得上。这些专职调解员来自人大、政府、政法、土地管理、财政、卫生、劳动保障、工会、妇联、司法局等离退休老干部,人员素质较高,政治素养好,站位高,领悟力、执行力较强,实现了诉讼与调解无缝衔接,对调解解决的案件及时出具民事调解书或者司法确认裁定书,固化调解成果,保障当事人权利。
专职特邀调解员的主要工作内容,具体说就是“2类案件+1类事务”,诉前分流至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案件和进入诉讼程序后法官委托调解的案件,以及诉讼当事人的接待、咨询及审判团队交办的辅助性事务等。
诉前调解成功后,调解员可以引导当事人即时清结,实质化解,撤回起诉材料,也可以引入司法确认程序。诉前委派满足了群众多元司法需求,也减少了诉累和司法资源的耗费。诉中委托则在专职调解员和法官共同配合下完成。法官委托专职调解员介入的诉讼案件,往往是查明事实后,具备调解基础,调解更有利于矛盾化解,但需要投入更多调解精力的案件。调解员参与诉中调解,既拓宽了纠纷化解途径,也缓解了诉中调解力量不足的问题。此外,专职特邀调解员还是审判辅助事务的力量补充,在助力质效提升上可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线上+线下”齐步走
专治各种“疑难杂症”
记者采访之时,已是初冬时分,室外寒风瑟瑟,调解委员会的讨论却是热火朝天。
“退休老干部们干劲十足,大家有什么好的经验做法都互相分享一下,一些难解之题还要坐在一起讨论,出对策拿方案。”小店区法院立案庭庭长马变爱说。
前不久,某小区的居民集体因延迟办证违约金起诉开发商,调解员了解后得知开发商并无能力支付,涉及200多家住户,怎么解决难题,一时让调解员们犯起了愁。在此后几天的“切磋”中,调解员们想出了一个办法——不用钱解决,用“代金券”抵物业费!于是,大家分头沟通,纠纷得以完美解决。
“家和万事兴,你们的感情并没有真正破裂,你起诉离婚就是想让你老婆有所触动,回归家庭……”63岁的李秀英正在通过视频调解一起婚姻家庭纠纷案,旁边的贾敏告诉记者,李秀英使用的是“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调解员们在第一次与当事人电话沟通之后,就会建立微信联系,“单聊+群聊”,类似现场版的“面对面调解”+“背对背调解”,充分了解当事人的调解意愿,在基本形成一致意见以后,通过线上调解平台,外地当事人不用来回奔波,可一方或多方“线上操作”,做到全程留痕调解过程,最后在平台上推送协议,经过远程线上签字,最终完成司法确认。
据统计,该院在线调解平台的使用率达25%以上,即1/4的纠纷是不需要当事人到法院现场调解的,通过线上即可完成调解。信息化手段的充分使用、大胆运用,极大提高了调解工作的效率。
“表格+培训”强业务
力促办案公正有力
法院调解室放着几摞用A4纸打印的表格,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走近细探究竟,原来是一套表格式文书,其中包括“当事人信息表”“表格式笔录”,把当事人、代理人的身份信息、送达地址、防止虚假诉讼的承诺书等集中在一张表格中,还有当事人、代理人填写并签字捺印的地方。
这一套专业的调解流程,是调解委员会在多年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表格式笔录做到了调解流程更加统一高效快捷,很好地保障了程序公正。
“贾法官,你看看这个案件的笔录,使用的法条还得问问你。”李秀英边说边把一起案件的调解笔录递了过来,接着说道:“我们这些非科班出身的调解员,经常需要向法官讨教各种法律专业技能。”
为了让调解员更专业、业务能力更强,该院配备熟悉民商事业务的一名法官专门管理和指导调解工作,通过“个案审查+集中培训”的方式,法官对调解员定期组织培训,从程序到实体、从思想政治到法律法规,只要与调解工作相关的均组织学习。调解员内部还组建小团队,以老带新,每个新入职的调解员都分组由老调解员带领,学习调解方法、技巧,新调解员在老调解员的带领下,能尽快进入角色,熟悉各项工作流程。
如今,李秀英已经带出了3个调解员,谈及这份工作,十足的热爱和发自内心的满足从她言语中流露出来,探索先进调解方法,学中干、干中学,为群众解决一些矛盾,为社会贡献一份和谐,这是每个调解员的工作目标,也是他们心中最朴实的梦想。2018年至今,李秀英调解案件800余件,调解成功案件423件,成功率达到了53%,2020年她还被太原市小店区司法局评为优秀调解员。
“诉源治理,就是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而多元解纷,是要通过精准协同、凝聚合力,努力让人民群众用最低成本、最短时间化解纠纷,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满意度,努力创造更加良好的营商环境,为平安小店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小店区法院院长银威威说。
本报记者关振瑛 韩林芳 王旻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356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3137号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软著登字第9248231号 商标注册证:第4786761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0237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22]0615-23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2195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网络110报警服务|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总机:400-102-9008转3|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02-9008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