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 > 正文
秸秆遇上“苗褓褓” 开启生态修复新模式
发表时间:2021-12-19 09:00:42来源:山西经济日报

工人正在晾晒秸秆生态容器。本报实习记者刘宪芳摄

(扫描二维码观看视频)

秸秆综合利用,一直以来都是热门课题。近日,在全省新任县乡干部与中小微企业赋能对接活动清徐专场,山西苗褓褓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推荐的秸秆生态容器项目,赢得诸多与会代表的关注。

位于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晋中开发区的山西苗褓褓环保技术有限公司,围绕秸秆高值化利用课题,针对有机旱作农业、废弃尾矿、煤矿渣山、破损山体、高陡边坡、穿沙公路等困难立地生态修复领域,持续开展技术攻关,研发出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及技术方案,并申报相关专利25项。

12月14日,在该公司研发车间,公司运营部部长崔彩婷带领记者体验了秸秆生态容器的制作过程。“我们的秸秆生态容器是以农业秸秆作为原料,经腐熟、粉碎、揉制等一系列生物方法处理后,通过特殊制造工艺制作而成的新型育苗容器,是为农、林、园艺业先期育苗、早熟栽植研制的一种可分解性生态容器。”她告诉记者。

据了解,秸秆的高值化利用,可有效减少碳排放,将秸秆返还到农田,具有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土肥田的直接效果。作为花盆使用不仅能够直接供给植株所需要的营养,还可代替塑料花盆,减少白色污染。

秸秆生态容器的推广应用,对改善农业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以及秸秆焚烧带来的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对生态修复有着决定性影响。同时,在农村和乡镇建立秸秆生态容器生产基地,能有效提高农村闲置劳动力的就业率。这种秸秆生态容器还可广泛应用于经济林根域深层水肥供应以及海绵城市建设等领域。

目前,该公司已经形成了设备研制——产品设计——应用实施——区域合作一系列完整的技术体系和商业模式,先后在我省太原、忻州以及宁夏银川等地建立了分公司。该公司董事长程光介绍,秸秆生态容器已在晋城市王莽岭景区挂壁公路生态修复工程、朔州市朔城区南山河道困难地生态修复工程、晋中市榆次区小西沟文旅康养小镇生态修复工程、吕梁市临县碛口古镇破损山体修复工程、浮山县矿山生态修复工程以及太原东山煤矿废弃地绿化工程、汾离高速公路高边坡绿化工程、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山区域废弃尾矿渣山生态修复等工程中有了很多成功案例。

国家发改委出台的《“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86%以上。未来,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及秸秆处理技术的进步,秸秆综合利用行业将迎来进一步的发展。

程光说:“做中国生态循环经济的领军者,一直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希望全国有条件的地级市都能成立苗褓褓分公司,利用当地的废弃农作物制作成容器,解决困难立地生态修复难题。”

本报实习记者刘宪芳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