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孟苗)1月5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最新考古成果称,考古工作者经过1年的发掘工作,已让被土、石头等部分掩埋的霍州市千佛崖摩崖造像重新完整面世。其中,在崖壁上方有一尊高达6米的坐佛,为高武时期雕凿而成。
千佛崖摩崖造像位于霍州市西南7公里处的汾河东岸山崖上,长约30米,佛像分布最高处距地面约11米,密集区多达8层。2021年,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北京大学、霍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组队,联合对崖壁造像进行了发掘。本次发掘中,考古队在窟前遗址中共布设5米×5米的探方20个,发现造像窟龛的雕凿非常集中,密集区域多达8层。初步统计,千佛崖摩崖造像共70余龛、约300尊造像,其中约三分之一为重新面世。重要发现是崖壁上方有一尊高达6米的坐佛,为高武时期雕凿而成。
本次发掘还发现近20处铭记,经过识读,确定铭记内容有纪年、地名、人名、官名等几大类别。其中纪年有开元五年、十一年,天宝三载、十四载,长庆二年,宝历二年,会昌二年,正德五年等;地名有晋阳郡、安边郡、晋州、太原、霍邑、金昌府等;官名有县尉、中书舍人、度支、判官、押衙、副将等。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文博馆员白曙璋介绍,霍州市千佛崖摩崖造像及窟前遗址始凿于唐代高武时期,开元以后为主,是山西重要的唐代中型造像群,对研究盛唐向中后期过渡的造像风格、类型演变提供重要材料,发现的铭记对研究唐代历史地理、府兵制等有重要价值。
1、凡本网来源注明“融媒在线(域名:KBQM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KBQMT.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融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融媒在线)”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356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3137号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软著登字第9248231号 商标注册证:第4786761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0237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22]0615-23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2195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网络110报警服务|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总机:400-102-9008转3|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02-9008转2